
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男篮再次战胜波黑,在审阅分析后,豁然开朗。网友们纷纷指出一针见血的问题:这场比赛揭示了我们后卫线水平相对较弱,最后几分钟难以传球,频繁出现失误。高诗岩在防守端表现有些呆滞,缺乏组织能力和突破意识,有时显得有些迟钝。整个男篮的表现实在令人看了心生厌恶,面对紧逼防守时后卫们无法连续推进到半场,失误频发,过于固守球权,控球时间大多需要长达17/18秒,缺乏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。热身赛里对手派上的是替补球员,但现阶段的男篮后卫群体一个合格者都找不到,无法有效组织球队串联,传球技术也难以令人信服。
我国球员的基本功需要加强,需要突破时做不到、无法吸引包夹,传球都变得十分费力。防守方面虽算是过关,但还存在应对紧逼防守的短板,面对强度稍有提升便束手无策,有时头脑一片空白,最终只能单打独斗。尽管这次被称为“几乎全主力”上场,但比赛表现显示出主力球员失误频繁,篮板保护欠佳等问题暴露了阵容深度和整体效率的不足。一人单打四人的场景屡见不鲜,每个球员在三分线外接球后都需要额外停留片刻,这种打球风格如果持续下去任何球队都会感到厌倦。与波黑男篮交锋,我感觉只有胡金秋像个职业球员,其他队员给人的感觉都像是业余选手,传球失误、运球不稳、投篮命中率低,这样的状态参加亚洲杯实在勉为其难。
在比赛末节,波黑队采用包夹战术,近乎从中国队员手中抢断球,这时不禁让人怀疑:我们的球员做好了准备吗?对方教练所提到的精神素质,中方教练团队有必要认真思考。尽管波黑队的防守强度并不算高,自身也存在诸多失误,但能抢下27次中国队的失误球,说明中国队员在面对对手时存在着内心恐惧,这种恐惧早已根深蒂固,表现令人难以接受。遇到强度稍有提升就陷入混乱,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体能?身体素质?后卫球员?内线优势?或许缺少一个球场上的领袖。通过罚球差距可以看出,不是裁判判罚严厉,而是对手已经将我们打到不得不发动犯规,这早有先例,篮球终究会如同足球一般,因为没有任何事物能摆脱客观规律和基础逻辑!
眼下球员们的身体素质逐渐提升,但篮球智商却呈下降趋势。选人方面存在问题,前场杜润旺攻击端表现突出但防守大漏勺,却长期站稳四号位;后场程帅澎、赵嘉义、雷蒙入选则让人感到困惑。至于李祥波在战术上的布置,快速移动、换防灵活,但同样位置上的胡金秋移动反应似乎并无多大差别,这种安排看似浪费了一个位置。在正式比赛中,面对激烈对抗的情况,胡金秋可能很快会力不从心,而全队的表现也高度依赖于他的正常发挥。
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,感谢大家在我的创作道路上的支持与陪伴,我会继续努力前行!